新聞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信息來源:本站 發布時間:2017-12-29
1.登封-新密發現一大型鋁土礦朝陽膨潤土
由河南省地礦局第五地質勘查院承擔的“登封-新密煤田圣帝廟煤下鋁(粘)土礦普查”項目預期可提交大型鋁土礦產地1處。該項目工作區面積141.6平方千米,全區初步估算鋁土礦資源量4700萬噸。該礦體埋藏較淺、品位較富、高鋁硅比、低硫,礦體開發條件較好。此外,鋁土礦礦體還共生耐火粘土礦、硫鐵礦,伴生鎵、鋰等礦產,綜合找礦效果突出。
點評:項目不僅成功實踐了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倡導下的合作勘查找礦新模式,勘查成果還為中國鋁業提供了后備資源保障。
2.中國與老撾簽署地質礦產合作項目朝陽膨潤土技術
中國-老撾地質礦產合作項目簽約,主要內容包括:在首輪5200平方千米選區評價已優選出的4個找礦靶區(總面積達646.99平方千米)開展礦產普查勘探合作,期限5年,總投資額按技術方案中認定的普查勘探經費投入為4542965.9美金。四川省地礦局授權403隊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履行乙方職責(投資),負責具體事務和執行項目。
點評:該項目的簽約,標志著四川省地礦局與老撾地質礦產合作邁入了一個新階段,四川省地礦局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步伐也更為堅定有力。建平縣億萬興膨潤土有限公司
3.呼和浩特地熱勘查取得新突破朝陽膨潤土干燥劑
由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承擔施工的土左旗畢克齊地區地熱勘查以及由內蒙古水勘一院承擔施工的呼和浩特保合少地區地熱勘查等項目均取得重大突破。經初步檢測,新發現地熱水含有硫化氫、氟、偏硅酸、溴化物、碘化物、偏硼酸、鍶、鋰、鋇等對人體有益的化學成分,具有極高的醫療價值,同時具有供暖、綠色生態等多項經濟價值。
點評:這些溫泉的成功出水,進一步證明呼包平原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開采潛力巨大,地熱資源開發必將成為推動呼包鄂經濟圈發展的重要動力。
4.黑龍江發現巨大石墨礦朝陽飼料用膨潤土
黑龍江林口林業局西北楞經營所施業區內發現巨大石墨礦,目前已探明石墨資源總量達3500萬噸以上,其中西北楞經營所施業區內達2500萬噸,林口縣三合村內達1000萬噸以上。數據分析顯示,林口林業局施業區內的石墨礦可分為5個礦帶,56條礦體,樣品固定碳最高品位達21.54%,平均品位達7.04%。干燥劑
點評:西北楞石墨礦礦體和品位都非常好,礦體規模巨大,構造簡單,儲量豐富,在全國十分罕見,且易于開發。有關專家表示,當地應盡快出臺石墨產業開發利用的可行性報告和實施方案,出臺多種有關優惠政策和措施,促使石墨項目早日在林口林區落地。
5.《就礦找礦叢書》出版飼料添加劑
由全國政協第八屆委員會秘書長、原地礦部部長朱訓擔任主編,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全國地學哲學委員會聯合編纂的《就礦找礦叢書》由地質出版社出版。《就礦找礦叢書》隸屬地學哲學范疇,由《就礦找礦論》《就礦找礦理論與實踐》《就礦找礦100例》《就礦找礦論文集》等4本論著組成,全書32開,共105萬字。
點評:《就礦找礦叢書》是全國幾代地質工作者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它以翔實的資料、細致的分析、深刻的總結,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就礦找礦理論與實踐的歷史畫卷,為后人留下了一部博大精深的經驗典籍。脫霉劑
6.青海省三勘院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
4月8日上午,青海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院士專家工作站正式掛牌成立,同時召開了學術研討會。工作站由青海三勘院與中國工程院何繼善院士及其團隊協商合作,經青海省科協批準成立。
點評:工作站的建立,將依托院士及其專家團隊的科研技術力量,培養一批地球物理勘查行業科技研究應用型高層次人才,提升物探異常解譯水平和研究能力,整體提升三勘院的物探專業水平。工作站將在深部隱伏多金屬礦勘查、頁巖氣和地熱等新能源勘查、生態環境監測,以及重大工程建設領域的地球物理勘查應用方面取得創新性成果,努力實現找礦的重大突破。
7.膠東成為世界第三大金礦區
膠東地區金礦深部找礦成果新聞發布會于5月3日在國土資源部舉行。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司長于海峰在發布會上介紹稱,2011年以來,山東省膠東地區新發現大中型及以上金礦70多處,新增金資源儲量2400余噸。膠東地區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金礦區,穩固了全國最大黃金生產基地的地位。
點評:膠東地區依然有很大的找礦潛力,下一步,山東省將繼續開展膠東地區深部金礦資源勘查和近海海域金礦資源調查,推動山東省人民政府與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簽署合作協議,進一步共同推進膠東地區實現金礦找礦新突破。
8.江西新余探獲超大型硅灰石礦床
江西省煤田地質局224地質隊勘查的新余市渝水區石竹山-上高縣樟木橋硅灰石礦項目為一處超大型硅灰石礦床。預計該礦床整體硅灰石資源量3100萬噸、礦物量1860萬噸。
點評:有網友贊嘆該成果為“儲量驚人,亞洲最大”。的確,該硅灰石礦床的發現,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硅灰石具有良好的絕緣性,同時具有很高的白度、良好的介電性能和較高的耐熱、耐候性能,廣泛應用于汽車、陶瓷、化工、冶金、造紙、塑料和涂料等領域。
9.遼寧省地勘改革職工安置方案敲定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新組建省屬企業集團理順產權關系妥善安置職工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遼寧省地礦集團在內的5戶遼寧省新組建的省屬企業集團妥善安置職工方案將落實。
點評:轉企成為不可逆轉的大潮流,但這個過程中,職工不能成為犧牲品。遼寧省圍繞現實,分析問題,為地勘改革職工安置做出了思考。同時也希望地勘職工在轉制中放下思想包袱,輕裝前進。
10.湖南省地勘局首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由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與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省湘南地質勘察院、省地質調查院等單位共同完成的“湘南千里山-騎田嶺地區錫多金屬礦床研究與找礦勘查”項目獲2016年度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為湖南省地勘局首次獲得該獎項一等獎。
點評:該獎項的獲得,彰顯了湖南省地勘局突出的地質科技實力和人才隊伍水平,是對該局多年堅持推進“地質工作立局”、找礦突破和能力提升建設的充分肯定,是建立局技術專家庫,實施“十百千”人才工程,不斷強化地質科研與技術創新,加強與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等系列舉措的成果體現。
11.山東省一勘院在尼泊爾發現大型銅礦
山東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在尼泊爾索盧坤布縣瓦普薩(Wapsa)鎮發現一處特大型銅礦床,平均品位7.9%,揭露銅礦體長度1500米、平均厚度約17米,礦體延深大于1000米,礦芯平均品位達7.9%、局部品位31%,初步預測銅金屬資源量超過大型規模。
點評:尼泊爾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北與中國接壤,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其國內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目前沒有金屬礦山企業,中國與尼泊爾在礦業領域有較大合作潛力。瓦普薩銅礦的發現為“一帶一路”礦業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后續勘探和開發,將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帶動作用,并促進當地居民就業。
12.“中博四川智庫”在四川省地礦局設立工作站
全國首個中央博士服務團智庫“中博四川智庫”在四川省地礦局設立工作站,這是該智庫首次在四川省級部門設工作站,將聚焦土壤治理、地質環境調查、礦產資源開發等領域,提供智力服務。
點評:工作站的掛牌,必將對四川省地礦系統轉型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和示范作用;工作站的落戶,必將有效地結合四川省地勘單位的研發資源,充分發揮院士專家和技術人才的科研優勢,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極大地提升全省地質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作為創新合作的重大舉措,也必將顯著地提升全省地質人才的隊伍層次。
13.青海省地礦局全面實施綠色勘查
青海省地礦局與局屬13家地勘單位首次簽訂《綠色勘查開發目標管理責任書》,明確了全局各生產經營單位的綠色勘查主體責任,并首次將綠色勘查納入年度考核,標志著綠色勘查開發工作得到進一步強化和落實。
點評:多年來,青海地勘工作受外部環境的制約,越來越難以開展,加之近年青海大部分地區已劃入生態保護區,因此綠色勘查是青海地勘工作的最終出路。
14.《固體礦產勘查工作規范》實施
《固體礦產勘查工作規范》于2017年7月1日起實施。本標準規定了固體礦產勘查各項工作的目的任務、基本內容,以及各勘查階段、礦產勘查設計、地質填圖、重砂測量、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調查、礦點檢查與評價、礦產勘查測量、探礦工程、采樣與樣品制備測試、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研究、礦石加工選冶技術性能研究、資源儲量計算、可行性評價工作、報告編寫及資料提交等工作的基本技術要求。
點評:新規范在內容上做了較大篇幅的修改,適用于固體礦產勘查工作各階段,是開展固體礦產勘查各項工作及其成果驗收的依據之一,也是固體礦產勘查監督管理的技術依據之一。
15.松遼盆地鈾礦勘查取得新突破
中核集團公司核工業二四三大隊在松遼盆地西南部取得砂巖型鈾礦找礦新突破,初步控制了一條砂巖鈾礦帶,總體長度超過10千米,礦體厚度較大且穩定,平米鈾量較高,有望發展成為大型鈾礦床。
點評:這是繼該地區探明寶龍山中型鈾礦床之后又一新的重大找礦成果,為建設通遼鈾礦大基地夯實了資源基礎。
16.江蘇繪就礦地融合“路線圖”
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印發了《關于創新礦地融合工作的意見》,首次界定了“礦地融合”的內涵。根據意見,江蘇將進一步整合全系統優勢資源,不斷拓展地質礦產和土地資源管理工作領域,積極構建與國土資源“保護、保障、調控”新機制相適應的礦地融合發展新模式,更好地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點評:作為全國首個“礦地融合”工作意見,它有利于促進地質礦產與土地資源在管理理念、規劃、調查評價與綜合監測、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管理服務、技術方法與標準、成果轉化與信息服務等方面實現融合,形成統籌協調、相互促進的礦地融合發展新機制。
17.廣西恭城發現晶質石墨礦點
由廣西區域地質調查研究院承擔的“廣西石墨礦資源調查及潛力評價”項目組在恭城縣某區域發現晶質石墨礦點一個,礦體賦存于花山復式巖體楊梅山中粒角閃黑云石英二長花崗巖破碎帶中,控制礦體長520米,礦體平均厚度超過5米,固定碳品位大大優于工業品位,片度一般0.1毫米~7毫米,最大可達10毫米,屬于大片度優質石墨。
點評:自上世紀以來,分別有地質、冶金、煤炭、石油化工、建材等地勘隊伍在廣西開展過石墨礦找礦工作,均沒有突破。本次石墨礦的發現,對廣西石墨烯等新型材料產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
18.扎西康整裝勘查區實現找鈹突破
通過研究和初步工程控制,扎西康整裝勘查區南部的錯那洞地區鈹資源量可達到大型—超大型規模,錫、鎢也具有大型找礦前景,喜馬拉雅帶中段同樣具有鈹錫鎢找礦前景。
點評:該項找礦成果對顯著提升我國鈹資源儲量,有力緩解鈹資源對外依存度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將徹底改變地質學家對喜馬拉雅帶成礦作用的傳統認知。相信通過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和勘查力度,將有望打造出扎西康鈹錫鎢多金屬資源基地。
19.山東棗莊發現一稀土礦
山東省地礦局所屬的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在棗莊市薛城區發現一處稀土礦。該礦估算資源儲量達到43.5萬噸,取樣分析稀土氧化物總量在0.5%~1.62%之間,平均品位1.03%,達到了中等偏上的工業規模。這是山東省發現的第二個稀土礦。
點評:稀土是國家戰略資源,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省只在微山縣郗山發現一處稀土礦且資源量較小。如果能在這一地區發現新的稀土資源,將為山東省稀缺資源的勘查提供更豐富的證據。
20.安徽首次發現金剛石礦
通過開展物化探、鉆探、豎井、淺井、取樣測試和選礦等工作,安徽省宿州市欄桿-褚欄地區初步發現和圈定了強風化殘積型金剛石砂礦體2個,大致查明了該區含原生金剛石的載體巖石主要有輝綠巖、橄欖玄武巖、玄武質角礫熔巖和火山角礫巖。這是安徽范圍內首次發現金剛石礦資源,填補了該省礦產資源儲量表中金剛石礦的空白。
點評:在國內外金剛石礦勘查歷程中,傳統的原生金剛石礦床類型,主要為金伯利巖型和鉀鎂煌斑巖型兩大類。而宿州市欄桿-褚欄地區金剛石普查,是首次在輝綠巖基巖及強風化帶中發現了金剛石礦物,并在輝綠巖強風化帶中圈定了2個強風化殘積型金剛石工業礦體,在金剛石找礦理論上是一次較大的突破。
21.《重慶地質之最》編輯出版
《重慶地質之最》出版,該書為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編輯出版的地質科普叢書。全書共分重慶境內的典型地貌景觀、古生物、水文地質、地質災害、礦物地質、基礎地質、其他類等七大篇章,選取103條重慶地質之最,圖文并茂,通俗易懂。
點評: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一直是科普工作的典范。為擴大科普宣傳效果,他們派人參加重慶和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制作的地質科教片《重慶地質演化的前世今生》在重慶衛視“中國故事”欄目播出,收到良好社會效果。
22.臨武發現特大型銣多金屬礦床
由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一總隊承擔的“湖南省臨武縣杉木溪礦區銣多金屬礦普查”項目在該礦區發現花崗巖體(脈)型銣礦體,巖體接觸帶大理巖—矽卡巖化熱液充填交代型銣、鎢錫、螢石礦體,同時在礦區石磴子組層間破碎帶首次發現層控型雄(雌)黃礦。初步估算銣資源量10萬噸,雄黃礦資源量3萬噸。
點評:該項目是該隊近年來在香花嶺地區繼香花嶺接替資源勘查、泡金山錫多金屬礦普查等取得豐碩成果之后,獲得的又一個具有重大影響的找礦成果。
23.黑龍江省綠色勘查技術實現新突破
黑龍江省地礦局獨立研發的“鋼索取心鉆機和能代替槽探的綠色新工法”得到專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譽。“鋼索取心系統”突破了小角度鉆進取心的難題,“單地盤全方位多孔施工穩固系統”實現了鉆探施工作業的綠色環保高效。
點評:該技術是利用鉆探取代槽探的新突破,在進一步完善水平鉆探工藝技術和經濟標準后,可以在更大范圍推廣實施,將會極大地推動林區實現地質找礦新突破。
24.廣西地礦局成立院士工作站
廣西地礦局“院士工作站”成立,將深入開展廣西重大基礎地質問題、廣西重要成礦帶重點礦種成礦規律和深部找礦、廣西重金屬和硒元素土壤地球化學等方面研究。
點評:這是廣西地礦局在產學研合作方面邁出的新步伐,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將不斷推進廣西地礦局實現找礦突破的戰略目標,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5.國土資源部“三稀”重點實驗室在武漢掛牌
國土資源部稀土稀有稀散礦產勘查及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以96分的成績通過建設驗收。實驗室圍繞著稀土稀有稀散元素物質組分、稀土稀有稀散元素分析方法及應用兩個研究方向,通過承擔國家、省部級等各類項目開展攻關創新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
點評: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地勘單位科技創新,是新形勢下地勘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國土資源部稀土稀有稀散礦產勘查及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將圍繞湖北省地質找礦、地質環境等領域多出有影響的創新性科研成果,力爭在促進湖北地礦經濟發展、實施地質找礦戰略行動中再立新功。
26.青海局與四川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青海省地礦局與四川省地礦局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積極推進在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民生地質、災害地質、生態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地質、城市地質、旅游地質、土地質量調查等大地質服務領域的廣泛合作。
點評:兩局有著相似的發展歷史、工作性質、管理方式和管理體制,在地質行業重大轉型時期,雙方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大致一致,此次合作是站在地質行業新的歷史起點上,以友誼為紐帶,相互支持、共克時艱的合作,是雙方優勢互補、信息共享、互利雙贏的新起點,意義重大。
27.天然氣水合物成為第173個礦種
11月16日,國土資源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天然氣水合物新礦種獲得國務院批準,天然氣水合物成為我國第173個礦種。
點評:國務院批準將天然氣水合物列為新礦種,確立了其法律地位,將極大地促使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8.甘肅張掖深部地熱勘查獲重大突破
11月9日~10日,甘肅省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組織驗收組對甘肅省地礦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立項申報的“張掖市城區及外圍地熱資源普查”項目進行了野外驗收。驗收組認為,甘肅省張掖市城區及外圍地熱資源普查工作地熱找礦成果顯著,是迄今為止甘肅省河西地區盆地傳導型地熱勘查井出水量最大、出水溫度最高、水質最好的地熱資源,實現了地熱資源勘查的重大突破,被評定為優秀級。
點評:地熱資源作為綠色、低碳、清潔、環保的可再生能源類礦產,在甘肅省其他地區已經得到較好的開發利用。張掖市境內地熱資源的發現,對于建設生態城市、發展旅游度假和觀光農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助推張掖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29.四川南江新發現三條石墨礦化體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實施的“龍門山滇中成礦帶通安和寧蒗地區地質礦產調查”項目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的賴宜梁地區調查發現3條晶質石墨礦化體,其中1號和2號礦體概算334礦物量為43萬噸,達到中型礦床規模。
點評:賴宜梁石墨礦的發現,將助推米倉山地區形成超大型晶質石墨礦基地,同時也為巴中市打造石墨之都提供了有力支撐。